调肠汤利肠汤复健散排石汤
复健散 黄芪60g、党参60g、郁金30g、神曲60g、丹参30g、五灵脂30g、川楝子30g、陈皮60g、鸡内金g、东参30g、甘草30g 以上共成粉末,分三百包,一日三次,一次一包口服。 消化性溃疡愈合后巩固疗效用。 本方系溃疡二号去仙鹤草加东参、鸡内金而成。东参扶正,助气复健。鸡内金含胃激素,可促进新生,帮助消化。 在《十九畏歌》里有“人参最怕五灵脂”的说法,因此,一些人总不敢把人参和五灵脂共用,而“复健散”二药共用犯不犯禁呢?不犯禁。 首先,从“相畏”论起。相畏是七惰之一。是药物的互相抑制。这种抑制使一些有毒的药物通过配合应用免去有害作用,去其弊病,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另外,也可能通过制,使一些药效降低,有坏的一面。但相畏在配方上并非是禁品。这是一。 二是,历代配方多有人参、灵脂共用的。清余听鸿的《外证医案汇编》里曾写道:“正虚血凝,灵脂遇人参,其攻瘀之力更速。瘀去正安,恐正气不接,故赖人参以续之。”河北新医大学主编的《中医学》也提到党参与五脂同用治疗胃痛,可以补脾胃止疼痛,而药效无损。” 可见人参配灵脂,犹如热药和凉药共用一样,是有利而无弊的,不必惧忌。 复健散有芪郁金, 灵脂东参党丹参, 川椒川楝陈曲草, 内金共末复康珍。 调肠汤 调胃汤大黄倍量(10g)加小茴香15g、川楝子30g。 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此方实系调胃汤加倍木黄用量再合“三核二香汤”组成。三核二香汤主要是对付下腹部怕冷、腹胀、时痛、即腹满寒疝的问题。原方有橘核、荔枝核、川楝子、小茄香和广木香共五味。经临床应用证明一味川楝子可以代替三核,一味小茄香可以代替二香的作用,故仅取方中二味,称为减化三核二香汤。 关于大黄用量为什么要加倍呢?肠道的慢性炎症日久,其分泌之粘液多积聚于肠之皱襞间,其至潴留于迥盲部,覆盖于肠粘膜,影响吸收功能。功能低下,则出现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精神倦怠、腹胀时痛等症状;所以治疗慢性肠炎,推除这些积聚之粘液是很重要的,只有推陈而后才能生新,使局部症状得到改善。局部得到改善,全身症状也随之而变。大黄之用并加倍量就是解决积陈这一矛盾的。其机理是增强肠壁的蠕动之协助方中其他药物共同作用,推陈生新。 同柴灵芍汤①②。但有时腹泻较调胃汤、柴灵芍汤为多。大便中常见有粘液,甚至呈粘条状者,是一种推陈致新的好现象。 临床上也常碰到用药的头几天并不腹泻,而在数天、甚至是十几天后才腹泻的。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病久陈凝,顽固而难化,药物之效力一下子还对付不了它;当药力达到了一定程度之时,正胜于邪,突然出现了腹部疼痛,甚至是很剧烈的疼痛,疼痛之后(或持续疼痛一两小时)便泻,泻中可见白色粘液成条,有的用棍挑之可长达尺许。粘液可一次排尽。当粘液排尽之后,病人全身轻松,精神欣快,腹泻随而渐止,机体日渐强壮,迅速复健。 调肠导源调胃汤, 再益川楝小茄香, 大黄用量为十克, 慢性肠炎宜此方。 余××,女,49岁,太原工人家属。 患者因下腹部疼痛十余日而入院。追朔病史,于六O年有全身乏力,腹部胀满,时痛难眠,常抱枕而卧。经多方治疗,病仍日渐加重,体不负劳,被迫退职,在家养息。七六年七月五日,腹痛突然发作,状如刀绞,医院。因确诊不了而转院。经多种检查,除发现左下腹有一鸡蛋大小之包块、边界不清,角之则痛外,别无异常发现。调治月余,仍无著效。后处以调肠汤试治,服药后微觉痛减而舒适,服至八剂,始有粘液混裹干结大便而下,挑之粘液拔丝,日便三四次。待粘液除尽,则痛止块逝,病愈出院。利肠汤 白芍30g 芦荟3g 威灵仙10g 甘草10g 习惯性便秘。 14、利胆汤 调肝汤加五灵脂15g 王不留30g 金钱草g。 慢性胆囊炎。排石汤 调胃汤(大黄倍量)加郁金20g、芒硝10g、金钱草g、海金沙30g、车前子30g、牛膝10g 泌尿系结石。 赞赏 李可的三畏汤治疗胃病、结肠炎 胃肠天下第一方(内附方) 老年便秘?试试李辅仁通肠方 免责声明本文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更多分享/交流/合作,请联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iluanjiance.com/bcjcpl/5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术强化益气排石汤益气排石,利尿通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