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蕊胡枭峰见习记者陈馨懿

“当初就应该听我的,你们非要去吃那个偏方,现在好了吧。”

“好了好了,你别说了,我也烦死了。”

来自浙西某城市的笑笑(化名)是家中二胎,从小乖巧的她最近却给家人带来不少烦恼:才10岁半的她来了初潮,身高1米4的她预测再长高的空间非常有限。

在浙大一院总部一期儿科门诊,笑笑父母当着王春林的面争论了起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原来,笑笑8岁的时候就由医院被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当时身高已经1米3的她检测出骨龄相当于11岁的女孩子,生长潜力有限。

“医生说是提前发育了,叫我们先打针抑制发育,然后后期根据生长情况再用生长激素长身高。”笑笑父亲表示,当时家里认为好好的一个孩子,又要抑制发育、又要使用激素,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其他伤害,一直没达成统一意见。

最后笑笑父亲实在拗不过,才妥协让孩子去吃中药偏方,却没想到一年半之后孩子还是提前来了初潮,这才紧张得来到浙大一院总部一期就诊。

“笑笑的遗传身高是厘米,如果早期药物治疗,还是有机会达到的。”王春林主任介绍,发育偏早会使成年身高受损,如果当时笑笑能够接受发育阻断治疗,让骨龄和实际年龄一样,身高应该还是很可观的。

“现在再接受治疗效果大不如前,留给我们干预的时间也很有限。”面对笑笑的情况,王春林也略感可惜。这已经是这个周末门诊,他接连接诊的第三例类似患儿了。

“最近我们儿科门诊,绝大多数儿童都是家长带着来看生长发育的,需求量非常大。”浙大一院儿科主任王春林主任医师表示,门诊中常常遇到这样因为观念误区或方法不当而错失最佳治疗窗口的患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那笑笑一家纠结的生长激素是什么?王春林主任解释,生长激素是肽类激素,不是老百姓讲的“激素”——糖皮质激素。

“对生长激素缺乏的儿童来说,生长激素替代治疗非常有效,目前国际上来看,总体安全性也非常高。”

生长激素本就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对生育期的女性可促进排卵,对生育期的男性可促进精子成熟,因此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影响生育,这一点家长大可放心。

尽管临床治疗上,确实会对血糖、甲状腺等造成一定副作用,但通过规范的随访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所以,生长激素治疗有相应的适应症,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用的,是否可以使用生长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评估。”王春林强调,生长激素治疗适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以及Turner综合征等矮小的患儿,对体内有活动性肿瘤、骨骺线愈合的儿童是禁用的。

生长激素治疗是一个长期、规范的治疗过程,一般需要3-5年疗程,王春林表示,他曾接诊过一个3岁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女孩,持续生长激素治疗6年多,身高从预计不到1.5米最后长到1.63米。

总体上来说,目前根据适应症采用的生长激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都有保障,所以家长们不必“谈激素色变”,一定要理性对待医生给出的专业意见。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其实身高也算正常,但由于家长们的盲目焦虑而走上歧途,反而拔苗助长吃了亏。对孩子生长问题,王春林主任建议家长首先要放平心态,不要过多焦虑。

他也给出了非常适合在家自测评估的方法:

晨起测量孩子的身高。根据其年龄段参考儿童身高标准对照表,如果低于P3值或-2SD值,说明孩子可能存在矮小,要及时到专科就诊。另外,如果自己的孩子永远都在班级里坐第一排,也需要引起重视,及早评估。

做好日常对比。正常情况下,3岁后到发育前孩子每年可长高5-7厘米,家长可以在孩子每学期开学前后各测量一次身高,计算一下是否增长了预期身高。

孩子长得特别快,同样要警惕。如果在日常对比过程中,发现孩子身高长得过快,比如3个月身高增加2厘米以上(按平均速度计算,一年增加超8厘米),说明孩子可能存在性早熟,医院排查。

王春林主任特别提醒,一般情况下,孩子如果出现矮小或者性早熟,需要及早治疗,如果身高在正常范围内不需要做过多干预。春季是长高的好时机,他也提醒,家长切不可盲目进补,以免适得其反。

慎用三七粉、小公鸡等民间偏方。尽管三七粉等确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其用于儿童生长的剂量以及使用时机很难掌握,可能会导致骨龄进展快,骨骺线提前闭合,反而“拔苗助长”,不利改善身高。

慎吃营养品、高蛋白、含激素的食物,避免肥胖引起性早熟从而导致骨龄提前,影响身高。

其实还有一种观念更需要家长改变。王春林主任提到,目前很多家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iluanjiance.com/lcnzwh/1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