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新星计划#

(图源网络,未允侵删)

一个成功的试管周期包括优质的胚胎,有良好容受性的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与胚胎之间的良好对话。

胚胎我们可以选择,甚至可以活检来选择整倍体胚胎进行移植,如果担心内膜与胚胎有排斥可以提前用药。

但是,对于内膜,我们能做的并不多,很多研究者试图寻找子宫内膜的新检测方法,揭开反复种植失败的谜团。

就在这个月,全球生殖类顶刊《生育与不育》杂志最新发文,已经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工具。

通过这个工具检测的内膜活产率达到77.6%,而对照组仅为25.6%。

废话不多说,赶紧跟着圈姐的脚步一起先睹为快吧!

01神秘的子宫内膜检查

研究者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除了需要处在移植窗口期,应该还有一些基因表达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发现子宫内膜紊乱,预测内膜衰竭风险。

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选择的是冷冻移植周期的高加索女性,她们都采用的激素替代周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周期。

共有名患者的子宫内膜样本符合特征,并在分泌中期被提取内膜活检作为研究样本。

为什么取分泌中期内膜作为样本?分泌中期是胚胎移植之后着床的关键时期,也就是所谓的种植窗,这个时候内膜是否给力很关键。

我想了想,大白话说就是土壤肥沃程度不同,种植窗期能够持续会胚胎提供营养,有的提前衰竭,无法为胚胎提供足够的养分。

研究者根据临床情况和转录组检测情况把这些患者内膜分为不良预后组(n=)和良好预后组(n=49)。

令研究者惊讶的是生殖结果显示出巨大的差异。

怀孕率(44.6%对79.6%)、活产率(25.6%对77.6%)、临床流产率(22.2%对2.6%)和生化流产率(20.4%对0%)。

圈姐题外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生化流产率为0的报道,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生化流产,这是否说明在胚胎一定的情况下,内膜好坏是生化与否的主要问题呢?

经过测算,子宫内膜预后不良的患者子宫内膜衰竭的相对风险比预后良好的患者高3.3倍。

研究者把两组患者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被提取为生物标志物,创造了子宫内膜衰竭风险的概念,英文缩写为EFR。

预后不良的特征是59个上调基因和63个下调基因,主要参与调控(17.0%)、新陈代谢(8.4%)、免疫反应和炎症(7.8%)。

圈姐插话:这说明成功的移植与调控、新陈代谢、免疫反应和炎症都有关系。

这个检测的精度中位数为92%,灵敏度中位数为96%,特异度中位数为84%,研究者认为它是子宫内膜评估的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

这个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内膜紊乱,与内膜的种植窗口没有关系,这种紊乱估计存在于73.7%的患者中。

如果这个研究得到推广,将能极大提升试管婴儿的活产率,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治疗与患者的经济负担。

当然,这是一个最新的概念,仍然需要更大型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02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

子宫内膜接受胚胎植入的能力叫“子宫内膜容受性”,在28天的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通常从排卵后6天开始,大约只有在月经周期的20-24天内这一段时间,允许胚胎植入。

因此这几天被称为“子宫内膜容受窗”,大部分人群能够在种植窗内成功妊娠。

然而,“子宫内膜种植窗”在一小部分人群中会发生变化,出现前移或者后移,而这一变化导致的后果可能就是种植失败。

这也是反复种植失败姐妹需要考虑的一项检查,很多反复种植失败姐妹就是栽在了种植窗漂移上。

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包括11项研究,并报告称,通过子宫内膜接受性测试检测到的子宫内膜移植窗口漂移的患病率在反复种植失败/预后不良患者中为34%。

也就是说,如果三个经历三次优质胚胎移植没有着床的患者中,就有一位姐妹反复种植失败是因为子宫内膜移植窗口漂移造成的。

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使用内膜移植窗检测需要浪费一次内膜准备周期,当月无法移植,另外有不少研究证实其在提升累积活产率方面效果一般。

所以年ESHRE反复种植失败指南并没有对种植窗检测进行推荐,但是指南认为这依然是一个有前途的工具,可以监测子宫内膜功能的具体方面。

因为内膜种植窗准确性已被证明优于组织病理学,主要原因在于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时主观判断和偏见是不可避免的,病理学家很难根据经验精确确定内膜所处阶段。

另外,有研究表明,在相同患者首次进行种植窗检测后的29~40个月内,其结果仍具有可重复性

所以,对于姐妹们个人来说,这个技术目前临床的循证证据上不充分、检测方案有一定局限、费用昂贵。

但也有其优势,我们需要排除掉其他任何可能导致种植失败的因素之后,再权衡来采用。

03如何搞定捉摸不透的内膜

其实针对子宫内膜,我们能做的并不多,上面两个都是最新技术,其中第一个还只停留在研究阶段,第二个目前应用效果也比较一般。

面对捉摸不透的内膜,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圈姐自己觉得,与其期待那些高科技,做好目前我们能做的,对移植成功也是有重要帮助的。

比如移植日恰当的子宫内膜厚度,一般来说至少要在7毫米以上,如不达标可酌情使用雌激素或者生长激素等药物。

另外,内膜血流比内膜厚度对妊娠来说更加重要,血流不佳者可以使用西地那非来改善内膜血流;

Steer等将子宫动脉阻力分为三组:低阻力PI:1.00~1.99(两侧<4),中等阻力PI:2.00~2.99(两侧<5),高阻力PI:≥3.00(两侧>5)。

研究发现:

①子宫动脉血流为中等阻力的患者,妊娠率、着床率较高,分别为47%,22.2%,意味着子宫内膜容受性较好,于此同时,多胎妊娠的可能性较大,为47%;

②高阻力时,可预测35%的周期不能获得妊娠。其他学者发现胚胎移植时,如子宫动脉PI>3.3,RI>0.95或舒张末期血流缺失,预测着床的可能性很低。

三维容积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容积<2cm3时,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降低;妊娠需要的内膜容积最小值2cm3;

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和胚胎移植(embryotransfer,ET)日内膜容积<2.5cm3被界定为低容量,与较差的妊娠结局相关。

内膜蠕动波也许试管着床有关系,移植日内膜蠕动频率与移植后妊娠率呈负相关,>3次/分妊娠率最低。

移植前高频蠕动波(>3次/min)显著降低IVF临床妊娠结局;囊胚移植可能由于蠕动波频率降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而有利于胚胎着床。

结合近年来文献研究,一般会对下列情况可酌情使用宫缩抑制剂:

既往有移植失败史且观察到移植日子宫内膜蠕动过快的患者;

反复种植失败者;

既往有移植失败史且有子宫腺肌症、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患者;

既往移植手术后有宫缩痛者。

以上就是目前临床上能够做的针对内膜的一些常规处理,当然我们更期待高科技能够精确改善我们的内膜,提升试管婴儿种植率。

子宫内膜是否适合移植对试管成败非常关键,但目前可以改善的方案有限,如果最新科研能够尽快投入临床,将极大提升姐妹们的抱娃率!

想想只要移植优质胚胎,就能有七成到八成的抱娃希望,而且基本不会出现生化妊娠,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呀,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iluanjiance.com/jcpl/1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