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草地贪夜蛾入侵69个县市,广东推荐
为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严防其暴发成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出《关于切实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严重性,准确研判发生发展态势,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和落实有效防控措施,积极争取当地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做好农药和器械等防控物资储备,坚决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通知》指出,草地贪夜蛾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等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重大害虫。该虫原发生于美洲大陆,于年传入亚洲的也门、印度和泰国等8个国家,年1月传入我国云南,4月下旬传入我省广州市增城区,目前全省20个地级市69个县(市、区)确认发生该虫入侵危害。 按照《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方案》(试行)要求,结合各地生产实际,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治最佳时期,及时指导种植户或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化学防治,做到早发现、早用药、早扑灭。对虫口密度高、发生程度严重的区域,要采取紧急措施,千方百计控制害虫扩散危害,确保不造成大面积灾害。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药剂筛选试验结果,建议各地防治时使用虫螨腈、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或氟氯氰菊酯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同时,对不同类型杀虫剂要科学搭配和替换使用,避免频繁重复用药。 针对基层干部群众识别难、防治难、认识不足等问题,各地要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广东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及时组织专家开展草地贪夜蛾专题知识培训、田间防治技术指导等活动。同时,通过网络媒体、电视、报纸、宣传挂图手册等形式,开展宣传普及,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危害习性和防治方法,推广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提高科学防控水平,避免过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安全隐患和不良影响。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防止“恐虫心理”和恶意炒作事件出现。 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方案(试行) 根据草地贪夜蛾(秋粘虫)生物学特性、发生扩散规律和取食危害特点,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广东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研究制定了《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方案》(试行)。请各地结合生产实际,参照实施。 一、防控目标 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达到3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加强监测普查和防控技术指导服务,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因地制宜采取化学防治、物理诱控和生态防控技术,注重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三、防控措施 (一)监测预警。在玉米、甘蔗、水稻和马铃薯等草地贪夜蛾为害高风险作物种植区设立重点监测点,应用黑光灯、高空测报灯、性信息素诱集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和动态;发生区可采用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数量、危害程度及其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 (二)成虫诱杀。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采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三)幼虫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草地贪夜蛾幼虫防治最有效措施,抓住低龄幼虫防治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穗部。 ①化学防治:在幼虫虫口密度大于10头/株,采用虫螨腈、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乙基多杀菌素、氟虫双酰胺、虫酰肼、除虫脲或灭幼脲等杀虫剂喷雾处理。注意不同类型杀虫剂科学混用和替换应用,避免频繁重复用药。 ②生物防治:在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1-2龄期)发生时期,虫口密度小于10头/株时,可采用微生物农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或植物性农药印楝素、苦皮藤素、苦参碱等进行叶面喷雾处理。 (四)蛾卵防治。可选用甲氰菊酯、唑虫酰胺、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卵活性杀虫剂,结合印楝油、矿物油和植物精油杀虫剂溶渗卵块绒毛,通过桶混喷雾处理,有效降低草地贪夜蛾卵孵孵化率。 (五)生态调控技术。针对目前入侵亚州和中国的草地贪夜蛾属于玉米型,其主要取食危害玉米。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玉米生态阻截带,诱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阻截带上集中成虫产卵,然后精准施药防治阻截带上草地贪夜蛾,降低其扩散几率,从而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iluanjiance.com/lcnzwh/10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成熟的好卵泡都长什么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