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测体温」逐渐成为一种日常「打卡」行为,无论进出小区、超市还是公司,都需一测,有些社区和学校,还会建议人们在家自行测温报备。

如此高密度的测温,自然会引发不少疑问:

我的体温一直测出来37度多,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公用的温度测量机器,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我们准备了5个体温测量的相关问题,来解答大家的疑惑。

——

体温测出多少度

才算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了正常范围的上限。

一般来说,常温范围在36-37℃左右,但由于测量方法和工具的不同,这样简单的定义是不够的。

而我们常测的「额温」和「耳温」,因影响因素多,无标准参考范围,临床习惯参考「腋温」。

如果你发现你有发烧的症状,你不需要太担心,因为有很多特殊的因素会导致温度上升。

——

哪些情况

能让体温产生波动?

天气、饮食,甚至是生理期,很多因素都会对体温产生影响,使其超出正常范围。

所以测出体温偏高,先别慌,看看是不是有下面这几种情况:

?气温高则体温高,气温低则体温低

体温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高温环境下(如在有暖气的车内),您的体温可能会略微升高,而在低温环境下(如冬季室外),您的体温可能会略微降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这些情况下,测温就可能存在误差,去常温环境中待一会再测量会比较准确。

?早上体温低,下午体温高

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也会略有变化。

当我早上起床时,体温处于低谷。当接近傍晚时,体温达到最高点。两点之间的峰值差约为0.5℃。

?运动和进餐后,体温高

在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

?婴幼儿体温高,老年人体温低

由于代谢率高,婴儿体温通常高于老年儿童和成人;由于代谢率低,老年人体温往往低于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只有在受到严重感染时才会出现低烧。

?女性排卵期、妊娠期体温高

女性在排卵期体温升高约0.6摄氏度,并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直到月经(因此有些人还监测体温以预测排卵)。

另外,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会使体温升高。

有人可能会问了:如果上述情况都没有,依然有发热,就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了吗?

——

「发热」是否意味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不是,很多问题都会引起「发热」。

不要因为「发热」医院,这样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在家里隔离,保持观察,通常几天后就会好起来。

如果你在发热或咳嗽的同时,还涉及以下4种情况之一,请及时就诊。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的旅行或居住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发病前14天内有接触史。

?在发病前14天内,接触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社区有发热或呼吸系统症状病例报告的患者;

?聚集性病例(发病前14天内,参与过聚集性活动,且聚焦性活动中有2例及以上确诊)。

——

不同测温工具有没有区别?

家用最推荐哪种?

有区别,不同工具的测量方式不同,结果也会有差异。

目前常见的测温工具有:

(不推荐)最传统的测量工具,很容易被汞泄漏弄坏和中毒,不推荐使用,尤其是儿童。

(推荐)安全、经济、温度波动小、性价比高,是取代水银温度计的首选,建议家庭使用。

(不推荐)由于受额头出汗、风寒、血管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建议使用。

(推荐)优点是测量快速、便捷、无身体接触,公共场合广泛使用。

缺点是与额头贴片一样,存在测量误差,但可以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提高精度。

推荐使用,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因为测量方便。

(推荐)其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测量受方向、技术和耳内盯眝的影响,存在测量误差。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可提高测量精度,建议使用。

——

公共场合使用的测温工具

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吗?

公共场合大多采用非接触式的红外线测温仪,一般不会导致交叉感染。

但是,对于需要接触皮肤或粘膜才能完成测量的工具,使用后需要用酒精消毒,否则可能有感染的危险。

好了!

看到了这,你是否对测量体温这件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欢迎转发

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测体温」

不会因为一点异常而担惊受怕

也可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评论哦~

▊部分内容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点亮右下角,为健康的明天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iluanjiance.com/lcnzwh/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