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女医生为艾滋病患者做手术曾扎到手,紧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日前夕,河南商报记者医院,深入艾滋病救治一线,为您带来三个人物故事。 他们每天用血肉之躯在救治艾滋病患者。 他们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或许看了他们的故事,我们更能了解医者仁心这四个字的重量。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宗雷/文杨东华/图 普外科主任冯秀岭:救治艾滋病患者责无旁贷 头戴防护电动头盔,身上二层手术衣 来吧,开始吧。11月29日早上不到8点,医院,普外科主任冯秀岭大步流星进入手术室更衣间,给双脚套上到膝盖的脚套和雨靴。 看,这是我们的新设备。护士拿出一个头盔,上面还带着小风扇一样的东西。 在护士的帮助下,身材高大的冯秀岭顺利地在头盔外面套上一次性面罩,又在身上套了一层手术衣。 这已是第二层,里面的手术衣是消过毒的布制分体,外面的这层是不透气的,一次性的。 这一切准备,都是为了避免给患者做手术时,溅出的血液接触面部皮肤和器官。 戴上太空帽,穿着二层手术衣,冯秀岭像个到达战场的战士,开启了属于他的战场。 不到一小时,双侧甲状腺叶切除成功结束,他那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有了笑容。 16年给多位艾滋病患者做手术,4次暴露 给艾滋病患者做手术,多少台了? 冯秀岭又将眉头紧锁起来,使劲地想了又想,有个多了?我还真记不得。 在冯秀岭看来,这个时间太久了,从年,冯秀岭第一次为艾滋病患者做手术,已经整整16个年头了。 他还记得那个手术,是一位女性,直肠癌,手术很成功。 之后这些年他曾4次在手术中被扎了手,出现暴露。幸运的是,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 冯秀岭说,随着器材不断更新,现在大伙儿为艾滋病做手术时,会戴面屏、双层手套,穿双层手术衣、胶靴,术中也不能由手术护士直接传递器械,而是放到一个金属容器中,已经安全多了。 医者仁心,他说救治艾滋病患者责无旁贷 近些年,普外科所接收的艾滋病人呈不断增长,约占所有患者的二分之一。 其中不仅包括我省的患者,还有来自甘肃、陕西、福建、新疆等全国各地的艾滋病人。 他说,医院尚未开设完善完备的外科,因而一些外省的患者或经当地医生介绍、医院,不远千里来做手术。 冯秀岭更忙了。 回想起最初选择从医,冯秀岭说,那是父母的希望,因为做医生能治病救人。 这些年,冯秀岭救了一个又一个。 未来,冯秀岭有更多的期许,他说,自己做医生,又做了感染外科的医生,救治艾滋病患者责无旁贷。 妇产科主任张岩红:看到宝宝顺利健康出生,是最开心的事儿 11月29日中午,医院,结束了一上午门诊的妇产科主任张岩红刚喘口气,又赶紧给科室同事打电话。 上午接诊了一个刚怀孕40天的患者,她得问问检查情况怎么样。 女患者来自外地,几年前因为发现得了艾滋病跟前夫离婚,再婚后不久,发现怀孕。 姑娘很着急知道孩子能不能留,我们得给她做检查,做评估,马上就能给她一个明确的答案。张岩红说。 从年张岩红到妇产科,她遇到的这类案例太多了。 帮助艾滋病家庭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成了张岩红和科室同事奋斗的目标。 随着二孩儿政策放开,张岩红更忙了,现在很多艾滋病家庭有了要二孩儿的需要,急需医生的指导。 从准妈妈孕前检测排卵到肝功肾功到免疫力等等,都是张岩红需要重点监测的地方,艾滋病家庭如果积极配合我们治疗,完全可以要上健康的宝宝。张岩红说。 张岩红介绍,母婴阻断也存在失败案例,失败的主要人群是那些没有做正规的产前检查、临产时才发现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孕产妇。 从年到现在,每年都有25到35个宝宝都在张岩红的帮助下来到世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有了孩子,一家人也就有了未来。张岩红说。 看到艾滋病家庭生下健康宝宝,一切都值得了 跟正常女性一样,艾滋病女性生育孩子选择顺或剖主要取决于准妈妈的产科指征。 而在一次剖宫产手术中,张岩红被针刺暴露了。 那是年了,张岩红说自己瞬间就懵了,因为不知道怎么给家人交代。 吃阻断药,28天,对张岩红来说像是一个世纪,她开始了胡思乱想,医院工作,但一旦感染,家庭咋办,工作咋办,未来咋办? 还好,熬过来了,张岩红没有被感染。 有过短暂的犹豫,张岩红再一次确定了自己的心,她说,因为艾滋病患者里有好多人很无奈,因为环境或者防护意识不强感染的病。 总得有人救治他们吧,自己学的正好用上,自己正好也适合。张岩红说。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张岩红说,跟所有的艾滋病家庭一样,从最初的备孕到最后孩子顺利出生,她都揪着一颗心,直到确定孩子健康,确定没有感染,才会放心。 看到宝宝健康,是最开心的事儿,一切都值得。张岩红说。 感染科主任赵清霞: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抗艾这个职业了 将患者放心上,患者的情况一说一个准 XX,你来了,是药吃完了吗? 是,主任,我来再拿点。 11月28日下午,医院爱心之家,感染科主任赵清霞看到一位姑娘过来,打起招呼。 这么多患者,您一下子能叫出名字? 见记者好奇,赵清霞有些得意地说,你要问我哪个领导叫啥名,我可能说不出来,但是你问我患者,只要我接诊过,我都能说上来,家是哪儿的,啥情况,病情怎么样。 赵清霞说,自己这么做是有目的的,用真心和患者交流,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我自豪的不是救助了多少例艾滋病患者,而是那种被他们信任和依赖的感觉,这是我多年行医来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做个有用的人,是赵清霞的父亲对她的要求,父亲是军人,从小在军营大院长大的赵清霞,骨子里有股说不出的韧劲。 赵清霞,年就到感染科,也是她一手把科室创建起来的。 在很多人眼里,赵清霞可能是疯了。赵清霞却笑着回应,大伙儿都知道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我们还怕啥? 职业暴露后,她反而更能理解艾滋病人的痛苦 科室的从无到有,到现在在艾滋病的救治中领跑全国,其中艰辛也只有赵清霞和同事们知道。 血液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在一次协助护士给6岁患儿穿刺时,孩子害怕动了一下,赵清霞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指也渗出血。 在连续吃了28天的阻断药后,赵清霞还是不敢面对检验结果,直到同事告知她没有被感染。 说不害怕是假的,只是在那之后,我更能理解艾滋病带给患者心理上的折磨和身体上的痛苦。赵清霞说。 赵清霞开玩笑说,干了一辈子,自己这一辈子怕是离不开这个职业了。 (首席编辑徐驰编辑华丽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iluanjiance.com/bcjcpl/10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备孕前怀孕中分娩后,孕妇的55条铁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